南方日报 | 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园银星科技园:做难而正确的事,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22

February

2023

发布者:南方日报

image.png

走访地处深圳中轴带核心位置的银星科技园,南方+记者对两个“难而正确”的决策印象深刻:一是空置出抢手的2000平方米产业空间一年半,为有助于园区更多企业发展的新药研发公司预留可能需要的发展空间;二是空置3600平方米产业空间7个月,只等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携手富士康打造的医疗器械定制设计生产(CDMO)平台国创汇康准备就绪后入驻。




产业园投资大、回报慢,银星科技园果断放弃本可进账的数百万元租金,只为培育生命健康产业良好发展需要的生态,打造有生命力的专业化园区。



8月11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执行的深圳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龙华区的银星科技园,探寻一个特色产业园区“从无到有”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聚高的故事。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是深圳“20+8”集群之一。

7月下旬,“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峰会”暨重大项目启动仪式在深圳市龙华区举办,标志着龙华在高端医疗器械制造领域再度迈出坚实的步伐。峰会主办方之一即是坐落于深圳银星科技园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

银星科技园是深圳本土企业银星集团2001年建设运营的首个生态科技产业园,建设面积约75万平方米,早期定位聚焦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2016年起,银星科技园发力打造以生命健康为主导产业的生命健康专业化园区,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

如今,银星科技园不仅吸引了深圳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入驻,还聚集了广东省小分子新药创新中心、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深圳霁因生物医药转化研究院、深圳迈瑞动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等9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机构等。




发展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多年,银星科技园为何会选择生物医药发展产业集群?为何能吸引到各方机构和企业青睐?




银星集团执行总裁张聪杰告诉南方+记者,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三高一长”行业,即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和长周期,但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规模时,所有的东西都会形成一定优势,电子产品相对容易被别人进行仿制,但生物医药是很难被模仿的,它具有非常高的生命力和附加值。



从事园区工作约20年的张聪杰表示,深圳园区发展经过成本驱动型、服务驱动型、创新驱动型等阶段。在产业配套服务几乎成为园区“标配”之后,专业化的创新驱动型园区可以注入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各种服务,形成产业聚集,众多企业在园区内可以碰撞出更多火花,园区的生命力也更强。

张聪杰说:“专业化园区的好处大家都能看到,但为什么行业内主要还是在做综合性园区?因为打造专业化园区的难度更大,只能针对某个领域进行招商,客户群体大大缩小。但我们认为专业化园区是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是难而正确的事情,因此一直聚焦园区企业的共性需求,不断完善适合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

据张聪杰介绍,当初空置了一年半的2000平方米产业空间,让国科赛赋(深圳)新药研发科技有限公司得以在园区内就近实施二期计划,更好地为医药研发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大便利园区企业,甚至有企业主动要求与其同一栋楼办公。

当初等了7个月的国创汇康定制设计生产平台(CDMO)则于2021年底成立,将打造智能化、国际化的全球灯塔工厂,提供各类医疗器械产品工程化、中试、定制化生产、自动化产线规划等服务,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助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

如今,银星科技园“研发实验、检测、中试、生产服务、动物实验”全产业覆盖的科研和生产环境愈加完善,搭建多个细分领域专业化服务平台。


在银星科技园的霁因生物医药转化(大湾区)基地里,生物医药创业团队可“拎知识入住”,获得独立实验空间及相应的办公室配套设施,还有协助团队设立公司、人才招募、专利布局、管线推进、临床注册申报、生产工艺研究、对接社会创投基金等多维度为入驻创业项目提供一站式孵化转化服务,助力初创生命健康项目快速成长。

霁因生物医药转化(大湾区)基地由深圳霁因生物医药转化研究院联合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机构共同建设,全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基因与细胞治疗”一站式专业服务平台。自2019年入驻银星科技园以来,该基地已引进大量人才,并孵化了近20家企业,其中有4家拿到社会性融资,1 家获得国高资质认定。

“银星科技园的产业空间都是全新打造的,层高、承重、双回路用电、排污等都能满足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需要,我们也希望与园区内众多生命健康等科技创新类企业共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于是落户龙华区、落户银星科技园。”深圳霁因生物医药转化研究院副院长麦家超告诉记者,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是资金投入大、风险性高、周期长,生物医药企业必须抱团取暖,不能单打独斗,银星科技园在深圳民营生物医药园区中集聚优势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银星科技园内的初创企业可以通过园区打造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预约使用,帮助初创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仪器设备难题,降低仪器设备运营成本。

张聪杰说,园区引入的一些创新型企业有租赁细胞分析仪等设备的需求,在了解到多家企业也有同样的需求后,园区便开始动员有条件的机构、企业把设备共享出来,同时很快开发出APP,实现线上预约,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目前,银星科技园搭建的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已入驻50家园区单位,仪器设备总数已超130套。

在日渐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专业服务支持下,银星科技园已有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预计未来两三年还将走出5到6家上市企业。

参与的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廖明中表示,深圳已从原来的要素成本优势进入综合创新优势的发展阶段,高质量的产业园区一方面要提供要满足新兴产业需要的建筑形态,另一方面要为入驻园区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银星科技园很好地满足了这两个标准。

张聪杰表示,未来7年,银星集团将全面推进园区老区城市更新改造,搭建100万平方米生命健康产业专业化园区,建成150万平方米科技产业城,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未来产业集聚区及全产业链科技产业创新城,将成熟的专业化园区运营模式对外输出拓展。


委员视角

“生物医药企业成长快,但‘长大’很慢,有些好企业并不能活下来,这些对园区运营都是挑战,也是区别其他园区的专业特点。我们看到银星科技园聚焦战略带来的优势,一旦坚持下来做成产业链集聚就是核心竞争力。”

深圳市龙华区政协委员徐迅告诉南方+记者,做园区投资大,依靠出租一定是回报慢的,而且坚持做生物医药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需要更长期的坚持,不仅要选好项目,还要舍弃不合适的企业。

他表示,银星科技园从早期的混合型园区逐步转型为生物健康类型专业园区,过去几年一直坚持引进生物医药的研发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孵化了不少创业企业,也淘汰了不少长不大的企业,结合龙华区雄厚的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器械等产业优势,瞄准医疗器械、高端设备等领域,吸引一批好企业,形成了自身特色。

徐迅分析说,围绕华为、富士康等龙头企业,深圳过去几十年依靠技术、市场竞争和全球产业分工,逐步聚集了数千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渐渐汇聚成为珠三角地区最强大的产业链供给网络,几乎每个零部件都有服务商,每个商业机会都会诞生新的企业,也出现立讯精密、杰普特、思榕科技等“长大”的企业,再带动一批小微创新企业。“这是深圳市场化科技创新的模式,也是产业园抓住机会打造专业园区、先进产业集聚空间的机会。”


【栏目统筹】甘雪明 曲广宁

【撰文】马芳

【摄影】鲁力

【海报制作】栾艺婷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新闻中心>>